“面对非典”调查:大多数人恐慌 不惜慷慨解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24日 11:13 新浪财经 | ||
——新浪网财经频道-北大心理学系“非典”应对行为调查报告 今年以来,“非典”陆续登陆国内各地,造成严重的社会性灾难。灾难引起了相当的恐慌,它究竟给人的心理、生活、工作带来多大的影响?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和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对608位网友的调查结果发人深省! 调查结果系列报告之一:面对SARS,大众到底有多恐慌 是灾不是灾,众说纷纭,但恐慌占多数 SARS堪称一场社会性灾难。但面对灾难,不同的人反应并不相同,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极度恐慌。调查结果显示:面对“非典”,“比较担心”的人占34.5%,“有点担心”的人占47.5%,合计占82%。这显然是目前大众的主导态度。值得注意的是,有10.4%的人表示“非常担心”,也有10.1%的人“不太关心”和“完全不在乎”,这两类人处于情绪的极端状态。在其中一端,有些人面对非典处于极度恐慌,这种情绪往往会导致一些过度反应,如学生“逃亡”,市民抢购,迷信,滥用无效药物等。但也有些人完全不在乎,似乎置身于世外桃源。——这种世人百态恰恰表现出人性的极大个体差异。 从心理学角度看,适度的恐慌(担心)是人们面对危机(灾难)的一种心理调节机制,它提高人的警惕性,启动必要的防御机制,动员躯体的必要资源进行自我保护。这对人的心理健康是有益的。但过度恐慌反而会使人的生活雪上加霜。——凡事都有两面性,恐慌也不例外。 “非典”何时了,各说不一,但恐慌占主导 恐慌之下,大家都希望尽快从灾难中解脱。但真要预算起来,似乎人们更觉得“非典”仍很漫长。调查结果显示,25.3%的人认为3个月内非典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35.4%的人认为要半年,17.8%的人甚至认为要1年。相比而言,认为2个月内可以控制的只有12.3%,认为1个月可以控制的只有4.6%。事实是,自本调查开始后不到一星期,北京病例数已降到10左右,全国也降到大约30以里,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这一事实与调查的预期如此不符,全是恐慌惹的祸!恐慌下的预期固然偏长了一些,情势扭转之快出人意料。这种现实好于期望的正向性反差,也会给人带来惊(后之)喜。它或许会以反冲的方式爆发出来,使过去的恐惧和紧张得到破碎式的摆脱,也未可知。——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就此放松警惕。 恐慌程度不同的人,对非典何时可得到有效控制的预期也有所不同。恐慌度低的人平均认为疫情可以在5.7个月中得到控制,恐慌度比较高的人平均认为疫情可以在7.3个月中得到控制。显然,恐慌度越大,非理性就越明显。在这种非理性下,人们正常的信息搜集、分析加工过程受到相当大的干扰,从而做出与事实有很大偏差的估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众乃至一些专家在进行这一预期时,都没有对中央和地方政府抗典防灾的应急指挥调度能力,对全民族面临危机高度凝聚、众志成城所显示出的能力,给予充分估计。——看来,庆幸力挽狂澜之余,检讨国民的自知,也不容忽视。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行为经济学中心)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新浪网独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书面 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 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 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来稿一经采用,我们将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形式通知作者,稿费视稿件质量及网友反映评级。并附赠16开全彩色《新青年*财富》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