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科学家发现:婚姻使科学天才丧失创造力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11日09:01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讯 据7月10日的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新西兰科学家发现,那些在科学史上名声显赫的男性大科学家精力最充沛、思想和行动最活跃,出成果最多的时候大都在年轻之时,而男性35岁之前便达到事业高峰,婚后便逐步丧失创造热情。   “创造力曲线”吻合“犯罪力曲线”   率先刊登这一发现的是新西兰名校坎特伯雷大学的校刊《个性研究杂志》,该文后来又被最新一斯的英国权威刊物《新科学家》转载。该文的作者沙图什·卡那扎瓦博士仔细研究了科学史上280位最牛的科学家生平后认为,65%的男性科学家做出最大贡献时都在35岁之前。他们的“创造力曲线”大体上与男性罪犯的“犯罪力曲线”基本吻合。   卡那扎瓦博士认为,这种巧合其实很好解释:无论是男科学家还是男罪犯,作为年轻的单身男子睾丸激素的分泌量很大,从心理学上说,他们都想在女性面前展示自己的旺盛精力,于是更愿意尝试大胆的、冒险性活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睾丸激素分泌的减少,男性科学家的研究和创造冲动与男性罪犯的犯罪冲动一样随之下降。   而结了婚的科学家更是如此,他们大都在结婚之后便在事业上止步不前。卡那扎瓦经研究发现,只有约四分之一的科学家在婚后5年作出了其一生中最重大的发现,而那些未结婚的科学家则继续勇往直前,这就如同那些男性罪犯一样,后者中大多数人在结婚之后便“金盆洗手”了。(袁海)   正面例子   为了支持自己的结论,卡那扎瓦例举了几个著名的例子:1669年,年仅26岁的艾萨克·牛顿便成为了英国最后学府剑桥大学的数学教授,后来他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历时说:“22岁至23岁对于我的创造力而言是黄金时段。”1942年,爱因斯坦63岁的时候,他这样写道:“一个人如果30岁之前对科学还没有作出巨大贡献,那么他这辈子也就没啥指望了。”其实,对此论断最具支持力的个案当数爱因斯坦本人,1905年他还只有26岁的时候便发现了相对论。   反面例子   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Fleming)是在婚后第13年他本人47岁那年才发明了青霉素。   至于一些曾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女性科学家则更属于“另类”。玛丽亚·居里36岁那年才获得博士学位,那时她结婚已经8年。又是过了7年,居里夫人才独立提炼出了放射性物质———镭。1951年女科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Franklin)拍摄到了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这对后来詹姆斯·沃森和朗西斯·克瑞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起到关键作用。那时的罗莎琳德已经30好几,为了献身科学,她甚至终生未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