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ages/c.gif) |
美《科学》杂志:6封电邮即可联系任意一陌生人 |
![](/nimages/c.gif) |
![](/nimages/c.gif) |
| NEWS.SOHU.COM 2003年08月10日15:55 新华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images/c.gif) |
|
新华网华盛顿8月9日电(记者毛磊)一位澳大利亚警察、一位挪威兽医以及一位爱沙尼亚档案员,他们虽然看上去和你八杆子打不着,但你却能通过熟人之间的6次电子邮件通信,辗转联系上其中任何一人。美国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公布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点。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素昧平生的人如何能够建立起联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邓肯·沃茨等人曾发起名为“小小世界”的研究计划,在13个国家随机挑选了上述警察、兽医和档案员等18名收件人,并在全球范围内招募大量志愿者。这些志愿者的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朋友或熟人转发电子邮件,将信息传递给其中一名目标收件人,但不允许查到收件人的电子邮件地址直接给这个人发信。
沃茨等人在《科学》杂志上介绍说,共有来自166个国家的6万多名志愿者参与这项研究,其中一半以上参与者是北美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层。这些志愿者们彼此间建立起约2.4万条信息传递链,有384条信息链最后抵达了目标收件人,其中原因倒不是难以建立联系,而是许多参与者丧失了兴趣,导致多数链条没能一直传递下去。但是成功建立联系的志愿者,平均只要通过5到7个步骤就可以将信息转给任何一位目标。
沃茨说,在他的研究中因特网只是手段,真正的研究目标是社会关系网。一些专家评价,新研究表明社会关系网大有学问,深入研究不仅能帮助人们利用社会关系来实现个人发展,对促进知识和文化传播、控制传染病和计算机病毒、追踪罪犯和恐怖分子等可能也有参考价值。
这实际上是对所谓“六级分隔”理论的第一次大规模验证。美国学者米尔格朗最早在1967年提出了这一理论。他当时在美国堪萨斯州和内布拉斯加州随机挑选了约400人,让他们通过熟人等将一个包裹转送给马萨诸塞州的一位陌生人,结果发现包裹平均只要转手6次,就可送达最后的接收者。这个“六级分隔”理论在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很多时候被人们拿来用作“世界真小”的例证。
沃茨等人的新研究不仅证明“六级分隔”在网络时代也适用,而且通过大规模样本分析发现了社会关系网运作的一些特点。比如他们发现,成功的信息传递更多借助职业联系或工作中的友谊;另外,普通程度的人际关系对于信息传递也能发挥重要作用,相隔比较远的朋友,有时比身边关系更密切的熟人更能提供新的有用社会关系。(完)(来源:新华网) |
|
![](/print/c.gif)
|
![](/print/c.gif) |
|
|
|
![](/print/c.g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