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研究生一起完成的工作

 

论文著作教材会议                     

 


1.       尹娟娟、雷2011)。青少年网上音乐使用问卷的编制及应用。社会心理科学264),65-70114

2.       马晓辉、雷*2011)。青少年网络道德与其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心理科学342),423-428


3.       马晓辉、雷*2010)。青少年网络道德与其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心理学报42(10)988-997

4.       、李宏利(2010)。金融危机的心理影响与应对。心理研究34),52-56

5.       、马晓辉(2010)。青少年网络道德实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8期,41-45。(原载于中国德育2010-5

6.       Ma, X. H. & Lei, L. (2010). Why Do People Blog? Exploration of Motivations For Blogging. In Zhu, T., Gao, Q., & Li, B. (ed.), Proceedings 2010 2nd IEEE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 (119-122). IEEE press. (ISBN: 978-1-4244-6357-2)

7.       李宏利、雷2010)。沉醉感及其在现实世界以及虚拟空间的表现。心理研究33),14-19

8.       、马晓辉(2010)。青少年网络道德实证研究。中国德育5期,5-816

9.       杜岩英、雷*、马晓辉(2010)。身体映像影响因素的生态系统分析。心理科学进展183),480-486

10.    冯丹、雷、廉思(2010)。“蚁族”青年网络行为的特点及成因。中国青年研究2期,25-2997


11.   尹娟娟、雷2009)。音乐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212),66-69

12.   、郭菲(2009)。青少年的分离-个体化与其互联网娱乐偏好和病理互联网使用的关系。载于方卫平、刘宣文(主编),2008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463-472)(原载于心理学报,20089期)。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3.   、伍亚娜(2009)。青少年的同伴依恋与其互联网使用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1期(原载于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2

14.   郭菲、雷*2009)。初中生假想观众、个人神话与其互联网社交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54),43-4962

15.   Lei, L. & Ma, X. H. (2009). The Types and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s' Prosocial Behaviors Online. In, Proceedings 2009 1st IEEE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 (259-263). IEEE press.

16.   、伍亚娜(2009)。青少年的同伴依恋与其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心理与行为研究72),81-86

17.   张国华、伍亚娜、雷*2009)。青少年的同伴依恋、网络游戏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3期,354-356

18.   李宏利、雷2009)。目标设置理论在青少年互联网使用中的应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5期,58-59

19.   孟庆东、雷*、马利艳(2009)。青少年的依恋与“网恋”的关系。心理研究2期,75-80


20.   、李冬梅(2008)。青少年网上偏差行为的研究。中国信息技术教育10期,5-11

21.   、郭菲(2008)。青少年的分离-个体化与其互联网娱乐偏好和病理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心理学报40 (9) 1021-1029

22.    Lei, L. & Hao, C. H. (2008). Online games, self-regulation and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of Chinese early adolesc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3 (3-4): 149-149.

23.    Lei, L. & Ma, L. Y. (2008). Early adolescents’ life events, instant messaging and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3 (3-4): 149-149.

24.    Guo, F. & Lei, L (2008). The imaginary audience, personal fable and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of Chinese adolesc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3 (3-4): 141-141.

25.    Hao, C. H. & Lei, L. (2008). Life events, online games and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of Chinese early adolesc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3 (3-4): 141-141.

26.    Hao, C. H. & Lei, L. (2008). Loneliness, self-regulation and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of Chinese early adolesc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3 (3-4): 141-141.

27.    Liu, M. X., Lei, L.; Hu, W. P., & Shi, J. N. (2008). The relationships of personality, social support, and the preference for using internet services in Chinese adolesc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3 (3-4): 108-108.

28.    Ma, L. Y. & Lei, L. (2008). Early adolescents’ well-being and their preference for the use of instant messaging: A cross-lagged regression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3 (3-4): 643-643.

29.    Ma, L. Y. & Lei, L. (2008). The moderate effect of perceptions of control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of early adolesc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3 (3-4): 643-643.

30.   马利艳、雷2008)。初中生生活事件、即时通讯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44),106-112

31.   张国华、雷*2008)。青少年的同伴依恋、自我认同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95),454-455

32.   、马利艳(2008)。初中生自我认同对即时通讯与互联网使用关系的调节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62),161-163169

33.   李冬梅、雷*、邹泓(2008)。青少年网上偏差行为的特点与研究展望。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61),95-9770

34.   张国华、雷*、邹泓(2008)。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61),37-3958

35.   王争艳、赵冬艳、雷、侯静(2008)。北京市部分高中生性状况初步调查及其与亲子依恋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21),17-1936


36.   王争艳、赵冬艳、雷2007)。亲子性话题沟通对青少年性行为和性态度的预测:依恋的调节效应。心理学报396),1063-1073

37.   Lei, L., & Wu, Y.2007. Adolescents’ Paternal Attachment and Internet Use.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10(5), 633-639.

38.   马利艳、郝传慧、雷*2007)。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其互联网使用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54),420-421423

39.   杨洋、雷*2007)。青少年外向/宜人性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762-68(原载于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

40.   、孙宏艳、李冬梅、郭菲、张国华(2007)。中日韩美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研究。中国青年研究,757-63

41.    、杨洋(2007)。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的编制与验证。心理学报394),688-696

42.    、孙宏艳、李冬梅、郭菲、张国华(2007)。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学习与社交。世界教育信息662-66

43.    李冬梅、雷、邹泓(2007)。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150-156

44.    杨洋、雷*2007)。青少年外向/宜人性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32),42-48

45.    张国华、雷2007)。儿童青少年使用电脑对其认知技能发展的影响。教育科学研究257-60

46.    郝传慧、雷2007)。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效用与提升。中国青年研究172-75


47.    郭菲、雷*2006)。青少年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观念的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146),873-879

48.    郑思明、雷*2006)。青少年使用互联网公众观之健康上网调查。中国教育学刊839-43

49.    杨洋、雷*、柳铭心(2006)。青少年责任心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心理科学294),947-950

50.    张国华、雷2006)。青少年在互联网上的攻击行为的表现与干预。中国青年研究745-48

51.    柳铭心、雷2006)。人格特征与互联网使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3111-115

52.    杨洋、雷*2006)。影响大学生参与网上招聘意向的因素模型。应用心理学121),36-42

53.    、杨洋、柳铭心(2006)。青少年神经质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心理学报383),375-381

54.    、柳铭心、陈辉(2006)。心理性别与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关系。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12),96-97

55.    郑思明、程利国、雷2006)。高中生与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及其人际关系效应。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60-167


56.   、柳铭心(2005)。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心理学报376),797-802

57.   赵冬艳、王争艳、雷2005)。亲子性话题沟通与青少年性行为。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10),706-709

58.   柳铭心、雷*2005)。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娱乐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14),40-45

59.   柳铭心、雷*2005)。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其使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关系。应用心理学113),247-253

60.   、杨洋、柳铭心(2005)。互联网在学习不良干预中的作用。心理科学进展135),557-562

61.   李洋、雷2005)。校内欺负行为的干预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114-118

62.   、陈猛(2005)。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生态关系。心理科学进展132),169-177

63.    李宏利、雷2005)。中学生的互联网使用与其应对方式的关系。心理学报371),87-91


64.   Lei, L., & Li, H. L. (2004). Relationship of time perspective, coping styles, and internet use of adolesc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39 (5-6): 352-352.

65.    Li, Y., & Lei, L. (2004). Participant roles in bullying process and moral judgment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39 (5-6): 332-332.

66.    Zhao, L., & Lei, L. (2004). Research about victimization in adolescent girls and related fact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39 (5-6): 171-171.

67.   李宏利、雷2004)。青少年的时间透视、应对方式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9-33

68.   、李宏利(2004)。青少年的时间透视、人际卷入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心理学报 363),335339

69.    杨漫欣、雷2004)。学习不良学生学习中的自我调节。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82),117118126


70.    赵莉、雷*2003)。关于校内欺负行为受害者的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6668-674

71.    李宏利、雷2003)。计算机为中介的人际沟通研究进展。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111922(原载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72.    李宏利、雷2003)。计算机为中介的人际沟通研究进展。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107-110

73.    、李宏利、王争艳、张雷(2003)。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研究概况。国心理卫生杂志5328-330

74.    、李宏利(2003)。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界定和测量。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475-79。(原载于心理科学进展2003-1

75.    、李宏利(2003)。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界定和测量。心理科学进展,17377


76.    李宏利、雷、王争艳、张雷(2002)。互联网对人的心理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349。(原载于心理学动态2001-4


77.    李宏利、雷、王争艳、张雷(2001)。互联网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心理学动态4376381


Top

 

 

 

著作教材


1.       、马晓辉(2011)。青少年网络道德实证研究。载于当代中国德育研究新进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雷雳、杨洋(2010)。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载于戴晓阳(主编),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103-107)。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3.     、伍亚娜(译)(2009)。媒体和大众文化。载于林崇德、李其维、董奇(主持翻译),儿童心理学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Li, D. M., & Lei*, L.(2008). The Deviant Behaviors on the Internet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In S. Hall & M. Lewis (ed.), Education in China: 21st Century Issues and Challenges. Yew York: NOVA.

5.     、李冬梅(2008)。2007年度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评述。载于方卫平、刘宣文(主编),2007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511-515。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6.     、李宏利(2004)。互联网与青少年发展。载于王登峰、侯玉波(主编),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论丛()(287-306。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7.     (主编)(2004)。健康的心——中学生家长及教师心理健康指导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8.     (主编)(2004)。健康的心——高中生心理健康指导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9.     (主编)(2004)。健康的心——初中生心理健康指导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10.   (主编)(2004)。健康的心——小学生家长及教师心理健康指导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11.   (主编)(2004)。健康的心——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12.   (主编)(2004)。健康的心——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13.    杨漫欣、雷2003)。学习不良与自我调节学习。载于傅文第(主编),21世纪中国教育的进步与展望(390394。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Top

 

 

 

奖励


1.       马晓辉(2011-11)获教育部“2011年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中国人民大学共计25人)。

2.       马晓辉(2011-05)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第五届“学术新星”称号(共计10人)。

3.       、杨洋(2010-04)。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的编制与验证(心理学报20074)获“朱智贤心理学奖”。

4.       、柳铭心(2006-12)。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心理学报2005-6797-802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


Top

 

 

会议


1.       雷雳、马晓辉(2009-11)。青少年网络道德态度与其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济南。

2.       杜岩英、雷雳(2009-11)。大学生外显、内隐自尊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济南。

3.       孟凡新、雷雳(2009-11)。网民购物导向、特殊互联网自我效能感与网络购物的关系。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济南。

4.       王勍、雷雳(2009-11)。青少年网上购物风险知觉问卷的编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济南。

5.       尹娟娟、雷雳(2009-11)。青少年人格、在线音乐使用及孤独感的关系。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济南。

6.       Lei, L. & Hao, C. H. (2008-07). Online games, self-regulation and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of Chinese early adolescents. Poster at the 2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Berlin.

7.       Lei, L. & Ma, L. Y. (2008-07). Early adolescents’ life events, instant messaging and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oster at the 2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Berlin.

8.       Hao, C. H. & Lei, L. (2008-07). Life events, online games and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of Chinese early adolescents. Poster at the 2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Berlin.

9.       Hao, C. H. & Lei, L. (2008-07). Loneliness, self-regulation and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of Chinese early adolescents. Poster at the 2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Berlin.

10.    Ma, L. Y. & Lei, L. (2008-07). Early adolescents’ well-being and their preference for the use of instant messaging: A cross-lagged regression analysis. Poster at the 2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Berlin.

11.    Ma, L. Y. & Lei, L. (2008-07). The moderate effect of perceptions of control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of early adolescents. Poster at the 2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Berlin.

12.    雷雳、李冬梅(2007-11)。青少年人格、自我调节对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影响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开封。

13.    郭菲、雷雳(2007-11)。青少年的分离-个性化与其假想观众和个人神化观念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开封。

14.    郝传慧、雷雳(2007-11)。初中生生活事件、网络游戏偏好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开封。

15.    李冬梅、雷雳(2007-11)。应对方式、自我调节和网上聊天的关系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开封。

16.    李富峰、雷雳(2007-11)。初中生搜索引擎服务偏好、好奇心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开封。

17.    马利艳、雷雳(2007-11)。初中生生活事件、即时通讯服务偏好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开封。

18.    孟庆东、马利艳、雷雳(2007-11)。青少年依恋、社会支持与其网恋的关系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开封。

19.    尹娟娟、雷雳(2007-11)。初中生的好奇心、在线音乐与孤独感的关系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开封。

20.    雷雳、马利艳、郝传慧(2006-12)。初中生好奇心与其互联网使用的关系。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年会论文,广州。

21.    雷雳、伍亚娜(2006-12)。青少年的父子依恋与其互联网使用。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年会论文,广州。

22.    雷雳、伍亚娜(2006-12)。青少年的同伴依恋与其互联网使用的关系。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年会论文,广州。

23.    雷雳、张国华(2006-12)。暴力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年会论文,广州。

24.    郭菲、雷雳(2006-12)。青少年的分离-个性化与互联网娱乐使用偏好的关系。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年会论文,广州。

25.    郝传慧、马利艳、雷雳(2006-12)。初中生情感体验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年会论文,广州。

26.    李冬梅、雷雳(2006-12)。青少年人格、自我调节、攻击行为对网上过激行为的影响。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年会论文,广州。

27.    马利艳、郝传慧、雷雳(2006-12)。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其互联网使用的关系。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年会论文,广州。

28.    伍亚娜、雷雳(2006-12)。青少年的母子依恋与其“网络成瘾”的关系。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年会论文,广州。

29.    伍亚娜、雷雳(2006-12)。青少年依恋关系的交互作用与其互联网使用。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年会论文,广州。

30.    张国华、雷雳(2006-12)。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年会论文,广州。

31.    张国华、雷雳(200610月)。暴力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死亡认知的影响。全国学校心理学学术年会论文,太原。

32.    郭菲、雷雳(200610月)。青少年的假想观众、个人神话观念与其互联网社交的关系。全国学校心理学学术年会论文,太原。

33.    Lei, L.Liu, M., & Chen, H. (2006, July). The relationship of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gender with their behaviors in online games. Poster at the 19th Biennial Meeting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Behavioural Development, Melbourne.

34.    Lei, L., Yang, Y., & Liu, M. (2006, Ju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olescents’ Neuroticism, internet service preference, and internet addiction. Poster at the 19th Biennial Meeting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Behavioural Development, Melbourne.

35.   雷雳、李洋(2005)。欺负情境中几种角色行为的预测变量。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上海。

36.   雷雳、柳铭心、陈辉(2005)。心理性别与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关系。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上海。

37.   雷雳、柳铭心、杨洋(2005)。青少年开放性人格与网络使用偏好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上海。

38.   李洋、雷雳(2005)。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在欺负情境中的角色行为的影响。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上海。

39.   柳铭心、雷雳(2005)。青少年为什么喜欢网上冲浪?——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其使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关系。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上海。

40.   伍亚娜、雷雳(2005)。亲子依恋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系。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上海。

41.   杨洋、柳铭心、雷雳(2005)。青少年神经质人格与网络使用偏好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上海。

42.   张国华、雷雳(2005)。互联网中的攻击行为。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上海。

43.   赵冬艳、王争艳、雷雳(2005)。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青少年的自主性发展。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上海。

44.   郑思明、雷雳(2005)。青少年发展理论新进展。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上海。

45.   雷雳、柳铭心(20055月)。青少年为什么喜欢网上聊天?——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其使用互联网社交服务的关系。全国发展心理学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张贴论文,大连。

46.   李洋、雷雳(20055月)。欺负行为中的不同角色与道德发展水平的关系。全国发展心理学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张贴论文,大连。

47.   柳铭心、雷雳(20055月)。青少年为什么痴迷网络游戏?——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其使用互联网娱乐服务的关系。全国发展心理学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张贴论文,大连。

48.   杨洋、雷雳(20055月)。影响大学生参与网上招聘意向的因素模型。全国发展心理学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张贴论文,大连。

49.   张小妮、雷雳(20055月)。依恋与青少年受欺负状况的关系。全国发展心理学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张贴论文,大连。

50.   赵冬艳、王争艳、雷雳(20055月)。亲子性话题沟通与青少年的性行为和性态度。全国发展心理学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张贴论文,大连。

51.   郑思明、程利国、雷雳(20055)。高中生及大学生社会网络特点的研究全国发展心理学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张贴论文,大连。

52.    Lei, L. & Li, H. L. (2004, August). Relationship of time perspective, coping styles, and Internet use of adolescents. Presentation at the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Beijing.

53.    Li, Y. & Lei, L. (2004, August). Participant roles in bullying process and moral judgment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oster at the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Beijing.

54.   Zhao, L. & Lei, L. (2004, August). Research about victimization in adolescent girls and related factors. Poster at the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Beijing.

55.   Lei, L. & Li, H. (2004, July). Relationship among time perspective, interpersonal involvement and internet use of adolescents. Poster at the Biennial Conference of ISSBD, Ghent.

56.    雷雳、李宏利(2003)。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的心理学分析。北京心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提交论文,北京。

57.    陈猛、雷雳(2003)。互联网与青少年自我认同。北京心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提交论文,北京。

58.    李洋、雷雳(2003)。校内学生欺负行为的干预。北京心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提交论文,北京。

59.    杨漫欣、雷雳(2003)。初中学习不良学生的元认知训练实验研究。北京心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提交论文,北京。

60.    赵莉、雷雳(2003)。初中女生受欺负特点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北京心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提交论文,北京。

61.    雷雳、李宏利(20039月)。青少年的时间透视、人际卷入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全国发展心理学第八届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武汉。

62.    李宏利、雷雳(20039月)。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因素。全国发展心理学第八届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武汉。

63.    杨漫欣、雷雳(20039月)。初中学习不良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全国发展心理学第八届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武汉。

64.    趙莉、雷靂、張雷(200211月)。影響教師對中學生欺負行爲態度的因素。第四屆華人心理學家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講論文,臺北。

65.    李宏利、雷雳、王争艳(200111月)。青少年在互联网使用中的时间知觉研究。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宣讲论文,广州。

66.    李宏利、雷雳、王争艳(200111月)。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研究述评。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宣讲论文,广州。

 


 

Top